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TCP如何處理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期間的异常

TCP如何處理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期間的异常

2022-06-25 11:31:00 Hello,C++!

1、TCP 三次握手期間的异常

我們先來看看 TCP 三次握手是怎樣的。

圖片

1.1、第一次握手丟失了,會發生什麼?

當客戶端想和服務端建立 TCP 連接的時候,首先第一個發的就是 SYN 報文,然後進入到 SYN_SENT 狀態。

在這之後,如果客戶端遲遲收不到服務端的 SYN-ACK 報文(第二次握手),就會觸發超時重傳機制。

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統可能超時時間不同,有的 1 秒的,也有 3 秒的,這個超時時間是寫死在內核裏的,如果想要更改則需要重新編譯內核,比較麻煩。

當客戶端在 1 秒後沒收到服務端的 SYN-ACK 報文後,客戶端就會重發 SYN 報文,那到底重發幾次呢?

在 Linux 裏,客戶端的 SYN 報文最大重傳次數由 tcp_syn_retries內核參數控制,這個參數是可以自定義的,默認值一般是 5。

通常,第一次超時重傳是在 1 秒後,第二次超時重傳是在 2 秒,第三次超時重傳是在 4 秒後,第四次超時重傳是在 8 秒後,第五次是在超時重傳 16 秒後。沒錯,每次超時的時間是上一次的 2 倍

當第五次超時重傳後,會繼續等待 32 秒,如果服務端仍然沒有回應 ACK,客戶端就不再發送 SYN 包,然後斷開 TCP 連接。

所以,總耗時是 1+2+4+8+16+32=63 秒,大約 1 分鐘左右。

1.2、第二次握手丟失了,會發生什麼?

當服務端收到客戶端的第一次握手後,就會回 SYN-ACK 報文給客戶端,這個就是第二次握手,此時服務端會進入 SYN_RCVD 狀態。

第二次握手的 SYN-ACK 報文其實有兩個目的 :

  • 第二次握手裏的 ACK, 是對第一次握手的確認報文;
  • 第二次握手裏的 SYN,是服務端發起建立 TCP 連接的報文;

所以,如果第二次握手丟了,就會發送比較有意思的事情,具體會怎麼樣呢?

因為第二次握手報文裏是包含對客戶端的第一次握手的 ACK 確認報文,所以,如果客戶端遲遲沒有收到第二次握手,那麼客戶端就覺得可能自己的 SYN 報文(第一次握手)丟失了,於是客戶端就會觸發超時重傳機制,重傳 SYN 報文

然後,因為第二次握手中包含服務端的 SYN 報文,所以當客戶端收到後,需要給服務端發送 ACK 確認報文(第三次握手),服務端才會認為該 SYN 報文被客戶端收到了。

那麼,如果第二次握手丟失了,服務端就收不到第三次握手,於是服務端這邊會觸發超時重傳機制,重傳 SYN-ACK 報文

在 Linux 下,SYN-ACK 報文的最大重傳次數由 tcp_synack_retries內核參數决定,默認值是 5。

因此,當第二次握手丟失了,客戶端和服務端都會重傳:

  • 客戶端會重傳 SYN 報文,也就是第一次握手,最大重傳次數由 tcp_syn_retries內核參數决定。;
  • 服務端會重傳 SYN-AKC 報文,也就是第二次握手,最大重傳次數由 tcp_synack_retries 內核參數决定。

1.3、第三次握手丟失了,會發生什麼?

客戶端收到服務端的 SYN-ACK 報文後,就會給服務端回一個 ACK 報文,也就是第三次握手,此時客戶端狀態進入到 ESTABLISH 狀態。

因為這個第三次握手的 ACK 是對第二次握手的 SYN 的確認報文,所以當第三次握手丟失了,如果服務端那一方遲遲收不到這個確認報文,就會觸發超時重傳機制,重傳 SYN-ACK 報文,直到收到第三次握手,或者達到最大重傳次數。
注意,ACK 報文是不會有重傳的,當 ACK 丟失了,就由對方重傳對應的報文

2、TCP 四次揮手期間的异常

我們再來看看 TCP 四次揮手的過程。

圖片

2.1、第一次揮手丟失了,會發生什麼?

當客戶端(主動關閉方)調用 close 函數後,就會向服務端發送 FIN 報文,試圖與服務端斷開連接,此時客戶端的連接進入到 FIN_WAIT_1 狀態。

正常情况下,如果能及時收到服務端(被動關閉方)的 ACK,則會很快變為 FIN_WAIT2 狀態。

如果第一次揮手丟失了,那麼客戶端遲遲收不到被動方的 ACK 的話,也就會觸發超時重傳機制,重傳 FIN 報文,重發次數由 tcp_orphan_retries 參數控制。

當客戶端重傳 FIN 報文的次數超過 tcp_orphan_retries 後,就不再發送 FIN 報文,直接進入到 close 狀態。

2.2、第二次揮手丟失了,會發生什麼?

當服務端收到客戶端的第一次揮手後,就會先回一個 ACK 確認報文,此時服務端的連接進入到 CLOSE_WAIT 狀態。

在前面我們也提了,ACK 報文是不會重傳的,所以如果服務端的第二次揮手丟失了,客戶端就會觸發超時重傳機制,重傳 FIN 報文,直到收到服務端的第二次揮手,或者達到最大的重傳次數。

這裏提一下,當客戶端收到第二次揮手,也就是收到服務端發送的 ACK 報文後,客戶端就會處於 FIN_WAIT2 狀態,在這個狀態需要等服務端發送第三次揮手,也就是服務端的 FIN 報文。

對於 close 函數關閉的連接,由於無法再發送和接收數據,所以FIN_WAIT2 狀態不可以持續太久,而 tcp_fin_timeout 控制了這個狀態下連接的持續時長,默認值是 60 秒。

這意味著對於調用 close 關閉的連接,如果在 60 秒後還沒有收到 FIN 報文,客戶端(主動關閉方)的連接就會直接關閉。

2.3、第三次揮手丟失了,會發生什麼?

當服務端(被動關閉方)收到客戶端(主動關閉方)的 FIN 報文後,內核會自動回複 ACK,同時連接處於 CLOSE_WAIT 狀態,顧名思義,它錶示等待應用進程調用 close 函數關閉連接。

此時,內核是沒有權利替代進程關閉連接,必須由進程主動調用 close 函數來觸發服務端發送 FIN 報文。

服務端處於 CLOSE_WAIT 狀態時,調用了 close 函數,內核就會發出 FIN 報文,同時連接進入 LAST_ACK 狀態,等待客戶端返回 ACK 來確認連接關閉。

如果遲遲收不到這個 ACK,服務端就會重發 FIN 報文,重發次數仍然由 tcp_orphan_retries 參數控制,這與客戶端重發 FIN 報文的重傳次數控制方式是一樣的。

2.4、第四次揮手丟失了,會發生什麼?

當客戶端收到服務端的第三次揮手的 FIN 報文後,就會回 ACK 報文,也就是第四次揮手,此時客戶端連接進入 TIME_WAIT 狀態。

在 Linux 系統,TIME_WAIT 狀態會持續 60 秒後才會進入關閉狀態。

然後,服務端(被動關閉方)沒有收到 ACK 報文前,還是處於 LAST_ACK 狀態。

如果第四次揮手的 ACK 報文沒有到達服務端,服務端就會重發 FIN 報文,重發次數仍然由前面介紹過的 tcp_orphan_retries 參數控制。

是吧,TCP 聰明著很!

原网站

版权声明
本文为[Hello,C++!]所创,转载请带上原文链接,感谢
https://yzsam.com/2022/176/202206251128590314.html